【晶彩時事】懷孕或哺乳期的女性:全方位呵護孕育生命的自己

 

孕產婦對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量增加,普遍建議除了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還可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雜糧,也可在醫師建議下選擇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

 

依據國民健康署第7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建議,自懷孕第一期起,因胎兒開始發育,每日需額外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哺乳期間每日應增加15公克蛋白質的攝取。

 

懷孕初期,若害喜嚴重影響食欲,建議多攝取含醣類食物。到了中期,胎兒快速發育,充足的蛋白質很重要。適度補充維生素B群可幫助身體正常代謝,其中的葉酸,更能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避免早產、流產、生長遲緩等問題。

 

此外,還可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因為子宮壓迫到腸道,孕婦常有便祕、排便不順問題,水溶性纖維可以軟化糞便,非水溶性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像是乳酸菌,可以預防便祕。也能影響胎兒免疫機制,降低新生嬰兒過敏的可能性,減少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對牛奶過敏的機率。

 

維生素C、維生素D,則可分別提升身體鐵質及鈣質吸收率,及促進鈣質吸收。有抗氧化作用的花青素,能保護眼睛微血管,是孕婦和胎兒都需要的營養素。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跟胎兒骨骼、毛髮、皮膚、黏膜、視力發展有關,β-胡蘿蔔素也能避免媽媽產後視力退化。

 

 

孕產婦階段的婦女,建議補充以下營養素:

@魚油:內含的w-3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成分為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人體可將EPA轉變成DHA。研究指出,DHA利於嬰幼兒的認知功能發展,讓胎兒獲取DHA健腦功效。哺乳婦女攝取足夠DHA,較不易讓嬰兒有過敏體質的發生率。富含DHA的魚種,像是石斑魚、秋刀魚、鮭魚、小魚乾等。

 

@鈣、鐵、碘、鋅、鎂:鈣與胎兒骨骼發育有關;鐵能避免孕婦發生缺血性貧血,降機妊娠及分娩風險,鐵質不足也會影響胎兒血液的血紅素質及鐵的儲存量;碘可以增進肌肉神經代謝,促進胎兒智能發展;鋅,與腦神經細胞、視覺、性器官發育有關;鎂,為胎兒骨骼、毛髮發育所需,也能預防媽媽抽筋。鈣質豐富的食物如低脂牛乳、乳製品、豆腐、深綠色蔬菜等。鐵質豐富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紅肉、肝腎內臟、貝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海苔、海帶、貝類、綠色蔬菜、蛋類、乳類、穀類等,其中海帶、海藻含碘量最為豐富。動物性來源如肝臟、瘦肉、牡蠣,甲殼魚類的鋅含量高。

 

@葉酸: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以預防胎兒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的比例,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的先天性神經管缺陷的發生。依國健署建議,準備懷孕婦女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以供自身與胎兒所需。葉酸廣泛存在於許多食物,如綠色蔬菜、瘦肉、肝臟、酵母、綠色蔬菜及黃豆製品,建議優先由天然食物中多樣攝取。如果在日常飲食攝取不足,可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葉酸錠劑。

 

文章來源:4大族群這樣補才對?